共创沙龙后的一些想法 共创沙龙后的一些想法
最近几周,团队一直在梳理几站巡展以来的用户BIP反馈。
说实话,搞技术久了,容易陷入“参数思维”——总觉得性能、结构、成本才是决策的核心。
但这次BJ81的共创过程提醒我们:用户更在意的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有人关心关门声是不是“有劲儿”,有人在意后排能不能舒服地坐三个人,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,恰恰是产品能否真正融入日常的关键。
值得高兴的是,几站共创沙龙后,大家关心的“灯形”和“宽体平台”,现在已经有了些明确的方向。和用户的交流没有停留在会议室里,而是实实在在推动了方案的演进。
灯形设计与宽体平台的新进展
经过几轮BIP模式收集反馈后,“灯形”和“宽体平台”的需求方向已经明确。
在成都站沙龙上,我们决定保留原车灯布局,并开放辅助灯的原厂选配,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周边的户外场景。
而在北京站沙龙中提出的宽体平台需求——要魁梧还要能坐人,我们也找到了解决方案:“侧围整体外移”,车身宽度增至2050mm,后排腿部空间增加了8cm。
用户说得最多的事,我们正在做
外观个性化
从北京到成都,用户对外观个性化的渴望尤为强烈。不仅希望车辆可以进行改装,还对车漆颜色有着独特的偏好。尤其是成都站90%的用户提出了对蓝色和复古红色车漆的需求。
针对这些反馈,我们计划开放多种颜色选配,并持续优化样品,确保最终版本能够满足用户的期待。
功能与智驾选择
公路性能与智能驾驶功能的选择成为了关注焦点。一方面,成都站的用户强调了基础功能完善的重要性;另一方面,西安的朋友则表达了对华为智驾系统的向往。
为了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,我们打算在基础版中首先落实悬架等关键性能部件的改进,而对于智驾系统,则考虑作为升级包推出。
对大电池的考量
关于大电池的应用,虽然很多用户表示出了兴趣,但同时也担心其重量可能影响城市驾驶灵活性。
为此,我们正在探索使用单层电芯或轻量化底盘支架等方案,力求在保证电池容量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,提高驾驶灵活性。
每天开完会回到工位,我都会翻一翻“BJ81共创需求清单”。
可能只有用户手写的几句话、沙龙现场的录音片段、甚至是一张随手画的草图。
但正是这些原始、直接的声音,让我们在做每一个判断时,多问一句:“这真的对用户有用吗?”
我们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期待,但可以保证:每一条认真提出的建议,都会被看见、被记录、被认真对待。
BJ81不是闭门造出来的车,它正在和用户一起“长”出来——而我们工程师的角色,就是把那些真实的愿望,稳稳地变成车上的零件、空间和体验。
BJ81 工程总监 刘博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