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你的爱车开起来更“上头”? 如何让你的爱车开起来更“上头”?

很多老司机常念叨一句话:“簧下1公斤,簧上10公斤。”

乍一听有些不明所以,其实这是无数驾驶者用屁股和方向盘“试”出来的真理:

清晨通勤压过减速带,方向盘突然一抖;周末山路劈弯,车尾总有点“犹豫”;高速变道时,车身晃得你心里发毛……

这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:光看马力和零百,解决不了“开得爽不爽”的问题。真正的关键,藏在一个工程师爱说的词里——簧下质量。

什么是簧下质量?一句话你就能明白!

通过我们之前聊过的悬挂系统,你可以这么理解:你的车坐在一排弹簧上,弹簧托着的是车身、座椅、你和你的奶茶——这部分就是“簧上质量”。

而弹簧没托住的、直接怼在地上的那些配件——比如轮子、刹车盘、卡钳、转向节——就是“簧下质量”。

它们就像你跑步时脚上穿的鞋:鞋越重,抬腿越费劲;鞋越轻,步子越灵活。

车也一样。簧下部件越轻,车轮对路面的反应就越快、越听话。

为什么要“死磕”簧下质量?

因为它会影响到驾乘体验的很多方面—它不是写在配置表上的“硬参数”,而是你每天开车时屁股能感受到、手能摸得着、耳朵能听出来的细节。

  • 转向更跟手,车身更稳定簧下质量轻,车轮对路面变化的响应就更快。打方向时,车立刻跟上,不会“拖泥带水”,过弯时轮胎贴地性更好,车身晃动减少,开起来更“整”,更可控。
  • 过坑更柔和轻的簧下部件更容易被悬挂系统控制,遇到颠簸或减速带时,弹跳感减弱,震动更柔和,体感更舒适。
  • 抓地更稳,关键时刻刹得住、躲得开轮胎抓地更稳,在湿滑路面、砂石路或紧急变道时,车身姿态更好掌控。ABS介入更细腻,缩短刹车距离,更安全。
  • 对电动车更友好:省电=多跑几十公里!簧下部件属于“旋转质量”,每轻1公斤,相当于车身轻了2–3公斤,可以获得更好的能耗表现。
  • 长期使用更省心、省钱簧下轻,悬架系统负荷更小,减震器、衬套、轮胎等部件磨损更均匀,出现异响和老化的概率更低,也就意味着更低的使用成本。
  • 车内更安静,行驶更“整”路面“哒哒哒”的震动和“咯噔咯噔”的噪音,传进车里的少了。车厢内体感更安静、更“一体”。这种“整装感”,是底盘系统协同优化的结果。

怎么给簧下质量“减肥”?不是拆零件,而是动脑子!

轻量化,是用更适合的材料 + 更巧妙的设计,做到“轻而不弱”。

材料优化

  • 使用锻造轮毂,重量上比普通铸铝轻20%-30%,强度也更高;
  • 锻造卡钳 or 碳陶刹车:虽然价格有所上涨,但更轻,散热性能也更好;
  • 轻量化轮胎,使用热熔胎、低滚阻胎,减重的同时保证性能。

设计优化

  • 刹车卡钳、悬挂臂“精准挖洞”使用镂空工艺,该强的地方强,该轻的地方轻
  • 比如把轮毂轴承和转向节做成一体的“二合一”设计,将减轻重量
  • 紧凑布局,小尺寸高性能刹车盘+卡钳,制动力不减,减轻重量

说白了:不是“偷工减料”,而是“精打细算”。就像健身——不是瘦就完事,而是“减脂增肌”,既要轻,也要刚。

当下很多人买车,习惯先看马力、零百、屏幕尺寸——这很正常,数字最直观,最有“安全感”。

但有些驾驶感受,是参数表写不出来的:

无论是十几万的家用车,还是百万级性能车,决定“开得爽不爽”的,往往正是这些参数无法写出的细节。

在BJ81的簧下质量的减重这一环节上,我们将会花费很多的心思与力气,进行针对性优化。

下次试车,记得别只踩油门。

找个弯、压个减速带、轻刹一下——身体会告诉你,这车开的“爽不爽”。

最后问问,你开过哪辆车,让你有“特别跟手、人车合一”的感受?

哪怕是辆老家伙,哪怕很便宜,只要印象深刻,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。

BJ81团队工程总监 刘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