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乘体验的“高级感”密码 – NVH 驾乘体验的“高级感”密码 – NVH
还记得之前和大家探讨底盘护板时提到的”隐性性能”吗?
一台车的性能维度,远不止动力和操控这些我们都知道的点,更是有不少容易被忽略、却极度影响用车体验的部分。
那么今天,我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咱们往往不会特别注意的指标——NVH。所谓NVH,也就是Noise(噪声)、Vibration(振动)和Harshness(声振粗糙度)的缩写。
前两者很好理解,Harshness相对复杂一些,指的是那些让人感到不舒服、刺耳等影响品质感的”缺点”。例如发动机在特定转速下令人烦躁的嗡嗡声,或者路过颠簸路面时生硬的”咚咚”声。
那么,在咱们的驾乘体验中,怎样判断一辆车的NVH水平呢?其实有这么几个简单的方法:
- 原地怠速:关闭空调和音响,感受方向盘和座椅是否有明显抖动,听发动机声音是否平稳、安静。
- 城市低速行驶:注意听是否有琐碎的内饰异响;还有过减速带时底盘传来的声音是沉闷的”咚咚”声还是生硬的”哐哐”声。
- 高速巡航:重点关注风噪和胎噪。车速达到80-120km/h时,听听A柱、后视镜附近是否有明显的漏风声,车内交谈是否需要提高音量。
- 急加速:深踩油门,听发动机的声音是悦耳的”声浪”还是声嘶力竭的”吼叫”,同时感受油门踏板和方向盘是否有令人不适的振动。
- 开关门声音:虽然不能完全代表NVH水平,但厚重的关门声往往反映了更好的密封性和隔音材料的使用。
对于我们这些汽车从业者来说,如何做好NVH其实是一套覆盖整车从结构到材料的系统性工程。它直接影响了座舱的静谧性与平顺性,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辆车有没有”高级感”。
在一个造车团队中负责NVH项目的工程师们,需要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地找出各种噪音和振动的来源。比如发动机声、胎噪、风噪和路噪;来自发动机、传动系统的振动,以及路面颠簸通过轮胎和悬挂传进车里的振动。
看到上面的介绍,可能你们觉得NVH就是把隔音做好,但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,里面有不少的门道。
- 振动控制与疲劳抑制:方向盘的细微抖动、地板的共振、座椅传来的高频振动——不仅影响舒适性,还会显著加剧长途驾驶的疲劳感。通过液压悬置、阻尼衬套、动力吸振器等手段,可以将多余的振动转化为热能消耗掉,减缓驾驶的疲劳感。
- 声学品质与情绪氛围:NVH不是追求绝对无声,而是对声音进行”调色”。例如过滤掉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刺耳的高频噪音,同时保留饱满高亢的声浪轰鸣。
- 与操控、安全的隐性关联:良好的NVH性能往往意味着更优的车身刚性、更精准的悬挂调校与更可靠的结构连接。同时,更低的车内噪声水平也能提升驾驶员对道路环境(如紧急车辆警报、异常异响)的感知能力。
NVH如何从图纸走向现实?
一台车NVH的最终表现如何,其实从设计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种子。
- 结构层面:优化白车身刚度,避免共振频带;设计空腔隔断、加强梁,阻断声桥传递;
- 材料层面:使用双层隔音玻璃、吸音棉、复合地毯等声学包裹;
- 细节优化:甚至是一个线束孔、一条密封胶条的走向,都可能极大影响风噪与密封性能。
尤其在BJ81这样主打”战术方盒子”的硬核车型上,我们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——方盒子造型带来的更大的迎风面积、硬核定位复杂的使用场景,也正因如此,在NVH的研发投入上远超常规车型。
除此之外,NVH工程并非一朝一夕,时间也会成为敌人。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材料老化、胶条变硬、结构疲劳,这些都会进一步导致隔音性能衰退,滋生异响等问题。
提到这些并非想和大家倒苦水,而是告诉大家,我们即将要面临的难题;也想让你们继续关注,看看我们是如何突破瓶颈,战胜挑战!
对我们团队来说,在这些用户”看不到却时时感知”的地方,我们也愿意投入百分之百的专注,最终做出让你们满意的作品。
BJ81 设计总监 刘国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