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:

我是国庆,今天还是我和大家唠几句。

之前跟大家说过,我们最近一直在开会探讨BJ81的底盘设计,前面也跟大家讲到了几个跟底盘相关的设计重点。今天在上班路上,看到路边停了一台改装过的牧马人,虽然也是“阅车无数”的业内人士,但还是对那几条大宽胎行了三秒的注目礼。

不得不说,宽胎带来的肌肉感、沉稳的气场,确实让整车更加有冲击力;但大部分用户也会有一个基础的感性共识-胎宽越宽的车,就越耗能。相信很多喜欢硬朗感的朋友们既会对宽胎欲罢不能,又会因为能耗望而却步;

那胎宽真的会跟能耗有直接关联么?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:有!但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,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。

请大家记住一个词:“滚动阻力”,这就是胎宽与能耗之间关系的核心。简单来说,轮胎在行驶时,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会产生形变,形变越大,阻力越大,车辆需要消耗更多动力来克服阻力,能耗自然上升。

而胎宽越宽,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。比如265mm 胎宽的接地面积,比 245mm 胎宽多了约 15%。别小看这 15%,它意味着车辆行驶时,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、形变阻力都会同步增加。同样的电机功率、同样的路况下,搭载 265mm 胎宽,百公里电耗将比 245mm 胎宽多了 1.2kWh;如果是燃油车,百公里油耗会增加 0.6L 左右。

这可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 ,设想一下,在长途穿越的时候,同样 60kWh 的电池容量,245mm 胎宽能多跑约 30 公里,这在偏远地区可能就是 “能否到达下一个充电点” 的关键。

还有就是风阻,对,胎宽与风阻也是有关系的。因为宽胎会让车轮突出车身的部分更多,气流经过车轮时更容易产生湍流,从而增大风阻。在高速行驶时,风阻带来的能耗占比会超过 50%,这意味着宽胎在高速场景下,会间接增加能耗。

那宽胎只能是“能耗杀手”么?宽胎又有什么好处呢?

首先,BJ81这台车的定位是一台“战术方盒子”,关注它喜欢它的你一定是希望它足够的方正与硬朗,而足以撑起“战术感”的轮胎,将是外形的“点睛之笔”。过窄的轮胎,会让车子“头重脚轻”,一看就有些轻佻,不够沉稳。

再来,宽胎除了能够撑起“战术方盒子”的硬朗气质,还能在行驶安全和操控体验上面带来提升。

宽胎更大的接地面积所带来的抓地力提升,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野外撒欢,都能够带来安全上的足够保障:如紧急制动时,宽胎制动的距离会更短;高速变道或过弯时,宽胎的侧向抓地力更强,车身侧倾幅度减少;在泥泞、砂石路面,宽胎能分散车重对地面的压强,减少“陷车”的风险。

另外,除了安全,宽胎还能优化驾驶质感,宽胎的胎体更宽,对路面颠簸的 “过滤能力” 更强。比如驶过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,宽胎能更均匀地传递震动,车内感受到的 “生硬冲击” 减少 ,尤其是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会更优。另一方面,宽胎与地面的接触更充分,底盘对转向的反馈更精准 – 转动方向盘时,车身的响应更“跟手”,没有 “虚位感”,无论是低速挪车还是高速巡航,驾驶时的 “人车沟通感” 会更清晰。

所以我们在设计时既不能只“盲目追求”胎宽,也不能为了降低能耗而“过于保守”,如何通过胎宽与能耗之间的“隐性纽带”,找到“颜值”和“能耗”的最优解,才是我的工作。

现在我的脑子里闪现出来的解决方案

1、真实的了解大家用车的主要场景,来制定轮胎的设计方案;

2、优化轮胎配方,用技术抵消阻力,降低轮胎的滚阻系数;

3、持续底盘调校,让宽胎的 “优势最大化”,让BJ81的颜值更进一步;

当然,对于胎宽具体的设计,还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开会,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征求你的意见,才能做出最终的决策,毕竟对我们来说,能让你得到一款兼具外在和内涵的“战术方盒子”,才是最终目标。

BJ81 设计总监 刘国庆